春風和煦,生機盎然。在浙江省海鹽縣武原街道葡桃香農場,連片的現代化葡萄大棚錯落有致分布在田野上,葡萄架下,一顆顆赤松茸正奮力生長,翹首盼著豐收?!霸谄咸巡烧蠓N植赤松茸,這種‘一地多收’的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每畝能多賺6萬元呢?!鞭r場負責人李明華介紹。
近些年來,海鹽縣推動村黨組織與機關、企業、高校等開展結對共建、全鏈合作,通過技術指導、資源整合、資金支持等,開發“一地多收”“稻田綜合種養”等項目,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堅強保障。
依托各村黨群服務中心、黨員示范戶農場等陣地資源,200余名機關黨員每月下沉一線,問發展進度、看項目現場、查產業堵點、找推進辦法,幫助村里研判集體經濟形勢,導入關鍵技術和設施,持續拓寬村民增收渠道。
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,村經濟合作社集中采購農機,建立農戶點單、中心派單、部門接單服務機制,為周邊種糧大戶和農戶提供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及集中育秧、烘干加工、農技服務和農機維修等專業農事服務,大幅提升機械化程度和農機耕種效率,每畝增產約5%。
創新“村集體+企業+農戶”模式,打造電商直播、產業賦能等多類型共富工坊,通過減免平臺服務費、開展技能培訓、開設助農專場直播等,實現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6%。搭建村企合作平臺,鼓勵村集體以資金、房屋、土地等多種形式入股投資規模適度、見效快、風險低的共富碼頭、共富商店、共富菜園等項目,協同參與項目引進和建設,以分紅等形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。截至2024年底,海鹽縣農業龍頭企業已達29家,經工商登記家庭農場1361家,農民專業合作社131家。
分享到: | 【打印本頁】【關閉本頁】 |